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的北京,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把德國在山柬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
1898年3月6日德國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期99年,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成為德意志帝國海軍東亞分艦隊的主要基地。1914年8月23日,日本藉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日本、英國聯軍於1914年11月發動青島戰役,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中國青島及其周邊海域發生的戰役。交戰雙方分別是日本和英國軍隊組成的協約國聯軍,和主要為德國軍隊的同盟國軍隊。戰役由日英聯軍發起,目標是攻佔德國控制的青島。戰役於1914年10月31日開始,日英聯軍於這場戰役中全殲德軍而獲勝,佔領青島。
這是在一次大戰期間,日本首次與德國正面交鋒,同時也是日本首次與英國聯軍參戰。經七十多天激戰,於11月7日擊敗德軍,日本取而代之。1915年1月7日,北洋政府要求日軍撤退回國,或暫照德國租借辦法留駐膠州灣租借地。日本藉機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1915年5月9日,北洋政府接納了二十一條中大多數的要求。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控制下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中方由時任財政總長的曹汝霖經辦。1918年9月24日,駐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務大臣後藤新平交換了《中日參戰借款合同》,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又稱「中日密約」),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烏。
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表示同意」。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藉口。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德國返還侵佔的青島以及山東權益,但遭到日本拒絕。日本政府日要求以戰勝國的身份接管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中國代表團靈魂人物顧維鈞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帖》,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撤冷;這份說帖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式並搏取列強同情。後由於意大利退出和會,英國法國與美國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於是依日本要求,將德國之山東權益割讓給了日本。
由於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五四運動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除媚日官員)」。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徵祥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顧維鈞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山東問題成了懸案。
山東問題直至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才由美國調停下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日本將膠濟鐵路租借地歸還中國,同時從山東撤出所有軍隊;青島海關併入中國海關,膠濟鐵路及其所有財產移交中國;中國則開放當地為商埠,並提供日本僑民在當地的一些局部權益。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回青島,1923年5月2日膠濟鐵路也接收完畢。
上面資料出於維基百科網頁,謹此致謝!
雨中先生還在忙着…… 過兩三天可有一些安排空隙時間,再將近百年前的五四運動與目前香港年青一輩的思維理念、時政方面連起來談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