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末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推出「新九組」九五政改方案,大幅度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席,增強港人信心,卻惹來中國政府不滿。時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的魯平,代表當局叱責彭定康为「千古罪人」,這話引起轩然大波,被指代表中國政府強硬的意識形態及對香港問題毫不妥協的頑固立場。
就由彭定康以上的舊事說起,他的確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如果他不是香港末代港督,或者香港的民主建設不會如此艱難,因為當年距九七年時間緊迫,彭定康強行大幅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席,直接改變當年的選舉文化,被當時中國政府斥責。但回想一下如果當時沒有回歸問題,港英政府當然不會放手讓香港市民一人一票選港督,亦當然不會讓彭定康攪民主選舉。1984年,政府推出《代議政制綠皮書》,詳列立法局民主化的過程,正式就立法局引入民選議席諮詢公眾。1985年立法局舉行有史以來首次選舉,後到1991年,立法局成員人數增至60名,但仍包括官守議員。總督在立法局議員中委任1人為副主席,負責主持立法局會議。立法局成員包括4名當然官守議員,18名委任議員和39名民選議員(民選議員中,21人由功能組別選出,另外18人則由全港各地方選區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 。事實上中國政府亦同樣希望沿用英國殖民地策略,有比例的委任自己信任的人入局,方便控制。當年的彭定康怎會不明白這一點,推出功能組別「新九組」九五政改方案,大幅度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席,增強港人信心,任何在1991年人口普查中報稱從事其中一個行業的在職人士,都會自動成為新九組其中一組的選民,當時的選舉事務委員會還選用了“在職人士多一票”作為宣傳口號。因為新九組都是一人一票產生的,而選民數目高達106萬,所以這九個議席變相成了直選議席。
跟着看看英國BBC中文網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報導:
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週五在香港表示,當地愈演愈烈的獨立活動是個可怕的錯誤,只能激怒北京,破壞中國治下的香港民主化。
彭定康在外國記者俱樂部講話說,香港民主化發展很慢,令人失望,但獨立不是答案。
他說沒人比他更支持香港民主,但把這等同於獨立活動是個可怕的錯誤。
「港獨主張」這會減少對(香港)民主的支持,對2014年學生取得的道德制高點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在1997按照“一國兩制”模式收回了香港的主權,據此香港在中國治下享有廣泛自由,獨立的司法制度,另外普選被定為最終要實現的目標。
彭定康此番做出關於獨立的評論前,香港獨立又成為本月話題之一,當時北京採取行動禁止了兩名支持獨立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宣誓就職。
提到香港的法制,彭定康說他對香港法制相當有信心,不過他承認香港存在一些問題,香港人感到焦慮。
彭定康還對2015年晚些時候5名香港書商失踪案件表示關注。據猜測這五人可能被中國特工綁架(註:這是政客高明之處,是用「據猜測」「可能被」的字眼,是不需負上責任的表述),因為他們出售關於中國領導人傳聞的書籍。
彭定康還說他最近會見了曾經處理香港事務多年的中國官員,這位官員轉達的關於法制的看法在彭定康看來“咄咄逼人,令人擔憂”。
彭定康至香港大學與學生對話期間,就不停受到“自決派”和“港獨”人士的質疑,連宣誓風波期間一直“潛水”的“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也到場與他“對質”
學生“挑戰”、質疑彭言論
觀乎整場活動,很多學生擺明是來找彭定康“挑戰”,孫曉嵐在開場發言時就已經大談“自決”、“港獨”的合理性,不少台下聽眾發問時都質疑彭定康前幾日的言論,包括“港獨”會令香港失去“道德高地”,削弱支持民主的力量等。而在“青年新政”梁頌恆、遊蕙禎引發的宣誓風波期間,一直沒有為盟友發表意見的“獨派分子”梁天琦,也到場質疑彭的觀點,質問他如果港人不反抗中央,是否放棄自己的權利。
彭定康毫不客氣地直斥,梁的看法是大錯特錯,他直言,不知道梁有何計劃搞“港獨”,“不過如果你覺得明年或再過兩三年,就會推翻中央,令香港可以獨立,我覺得你是自欺欺人。”他又揶揄梁,可繼續就“港獨”議題雄辯滔滔,贏取掌聲,但這不是好主意。
有學生希望彭定康理解為何有港人提出“港獨”主張,彭定康坦言,自己講的說話,學生未必喜歡聽,他重申,若學生由追求民主普選改為追求“港獨”,只會失去國際和其他港人支持,包括他們的家人,他必須指出“港獨”是錯的。
指“自決”與“港獨”無異
“香港眾志”議員羅冠聰發言時則聲稱,多名提倡“自決”的人當選立法會議員,反映港人支持“自決”。他又問彭,英國政府除一味叫中央遵守“一國兩制”,還可做什麼確保《中英聯合聲明》的執行。
彭定康認為,“自決”和“港獨”本質上一樣,形容強行區分兩者是玩文字遊戲,不論哪一樣都不會成功。他又重申,要提升港人關注現況,也要國際社會聲援。有學生質問他香港是否值得擁有“自決”的權利,彭定康稱,無論是否值得擁有,都是不會發生的事,但他認為香港人應有普選的權利。
好了,看罷了BBC的報導,很清楚「代表」英方一端,是知道只有中國「變天」改朝換代,香港才能得到「西方式的民主」,他在發言中用上了「道德高地」一詞是作何解釋呢?原文翻譯為「港獨主張這會減少對(香港)民主的支持,對2014年學生取得的道德制高點造成不利影響。」
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米爾( John Stuart Mill)《自由論》(
On
Liberty)第一章說: The only case in which the higher ground has been taken on
principle and maintained with consistency, by any but an individual here and
there, is that Higher ground即「較高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道德上勝人一籌,或作 moral higher
ground。不過老雨覺得用「精神高地」較為適合,老雨不贊同「佔中」,因為無論用什麽來將佔中重新包裝美化,都是違反絕大份市民的意願、干擾市民原來的生活秩序和社會安寧,不過彭定康以佔中來說「學生得到的道德制高點」,即管分析一下他的看法:先說制高點(高地),在戰事中是個要塞必爭之地,可攻可守。道德(精神)可以說是個承諾,要知道「道德、精神和承諾」並非一件實物,只可以說是一種行為。彭定康以此形容,配合目前話題可以說是「在道德、精神和承諾上,學生是得到肯定」,如果老雨贊同佔中是個正確抗爭行為的話,也會同意和肯定這一點。好!假設老雨同意學生佔中是個「成就」,但看看隨後的發展,老雨不禁嘆一句:泛民這圈子沒有一個有政治遠見的領航員,一盤散沙,別說各自為政,更相亙傾軌,在佔中出盡風頭,年少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决的、本土的和港獨便冒出水面來。
彭定康說「不過如果你覺得明年或再過兩三年,就會推翻中央,令香港可以獨立,我覺得你是自欺欺人。」這句話引發有人這樣說:那麼我除了移民,順從外,香港還可以怎樣爭取民主。好呀!如果不嫌老雨長氣,容繼續往下說去。
在香港被佔中期間,老雨看了一篇也是BBC中文網的報導,是英國一位深資女政評員撰寫(凱瑞Carrie Gracie BBC中國總編輯 2014年 12月 13日),題目是「Hong Kong Protests; Has Beijing
Won? 」其中說:「北京在整個事件中真正的勝利不在香港,而在內地。除了少數勇敢的人為香港民主發聲外,內地幾乎波瀾不驚。」筆者除了用文筆鞭韃中國政權外,亦分析了中國年青一代和國民對中國的經濟前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有一個美麗的瞳景。最近看了一個維基百科刊出2016「世界快樂報告」統計,中國在全GPD、人均壽命、人生選擇自由等都比2012年上昇了,這是社會走向穩定的重要因素,也記得前年間老雨經常在殘博說,民生是個大前題,還用一個埃塞俄比亞的故事:西方國家有條件援助饑荒,說給他們民主,但饑民說給他們麵包便足夠了,不是他們無知,民主只是個名詞,任何人、政黨、政府、當權者可以站在自己立場上去解釋民主這兩個字。但民生是的的確確是生存、生活、工作、居所、教育等一切一切實質的東西,是社會穩定的大前提。
很可惜,香港政壇上,不管是建制派還是非建制派,真的沒有一個有遠見、有胸懷的政治家,去團結這班一盤散沙、唯利是事、逢政必反的尊貴議員,去放下成見,先為香港市民謀福址,凝造一個穩定社會環境。如果真能達至,那時可能會發覺民主是垂手可得,或者是有沒有民主也不重要。人家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噢!香港連廖化也沒有、浪費公帑、囂張拔扈、喊打喊殺、粗口爛舌和粉墨登場表演無恥鬧劇的政棍倒有一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