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

藍莓成熟時



加國日常比香港生活悠閒,特別是退休一族,不至是悶到「嘔」,但大多有百無聊賴感覺。


每年的六月尾到八月初,本地藍莓農場都會掛出招牌在農場入口處,寫着「 You pick」兩個字,是表示可以入內採摘經已成熟的藍莓。



雨中倆老每年都會去採摘些回來。驕陽之下工作很不好受,但久不久來打發下日子,遠離一下繁囂也算是個賞心悅事。



藍莓已被証實對人體內細胞抗氧化有很好的功効,超市賣的近三加元一磅,但如果到農場「you pick」,只不過是一加元,所以很多市民都喜歡和樂意自己親手採摘。



在採摘過程中你可以大口大口的「all you can eat」,唔熟唔食、揀飲擇食、食到你飽為止,不另收費。



今年陽光充足,雨水少了.... 温哥華近兩個月沒下雨,今年的藍莓果實個子細了些。



但相對的是藍莓皮薄了,輕輕一觸便破裂,使人有「我見猶憐」的感覺。



因為是七月中了,如果不及早收成的話,成熟了的藍莓會掉在地上,農場會用機械或招請專門的公司,用機械來收成。



這是我第一次見用機械來收成藍莓,機上有兩個人操作,一個負責駕駛,另一個是將收成的藍莓放進白色的箱子裏。前面的箱子是空的,後面是載滿的,機底能接觸植物的部份有部件不斷左右震動,將成熟了的藍莓從植物搖晃下來到下面有一個接收的容器。看不見上面怎樣運作,相信是用吸管輸送原理吧!



咭咭......!這個是我,一部省燃油的人肉收成機。如果一隻手提着一個盛器,要舉高接摘下來的藍莓,個多兩個小時,棉花咁重都會拎到手軟,雨中先生最叻係諗計,將一個盛載鮮奶的桶剪了上小半,然後將手柄穿到褲皮帶上,就慳番一隻手,可以掹枝幹下來慢慢精挑細選肥美的果實。



收工咯!今天早上八時半開始,不知不覺花了三個小時,幸好今天天氣不太熱,有雲和有風,否則烈日當空曝曬三小時,真係 C 俾你睇咯!



一行四人共收獲了五十多磅,未番抵家經已派通街,呢個俾幾磅,嗰個俾幾磅,番到屋企只剩低十幾二十磅。



睇見就開心,大大粒好睇又好食,可以加雪榚、乳酪甚至打碎藍莓加鮮奶都一樣美味可口。



農場工作人員教雨中倆老,如果要冰藏藍莓,千萬不要先將藍莓用水洗乾淨,只需要放入盛器在室温下涼半天,然後先放入雪櫃冷凍。



涼凍後,等一會才放入冰櫃,這可避免藍莓會冰成一整塊。用時可在冰櫃取出,藍莓會凍成一粒粒的「冰波子」,很有趣,這個時候才用水洗淨待用,不過盡快把經已洗淨的藍莓用了,因為會霉爛得很快。



放入冰櫃可貯存,可以到了冬天才用。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陽光下的小屋



這張照片攝於2009年,屋前的兩棵松樹是孩子們抵加拿大後的第二年,在屋前種植,到今年2015,二十六年後樹苗長成了高過屋子的大樹,樹幹結實,枝葉茂盛。



這個廚房是1994年加建,當年雨中先生還有氣有力,由規劃,繪圖到施工,除了地基落混凝土自己做不了外,就憑一個人一雙手,把這個三百平方呎的廚房蓋起來。



要克服和面對很多困難,衝破本來不懂的知識領域,包括水電,土木結構等等,還要向市政府入圖則申請,向水電部門考取臨時電工執照.....  最重要的是向雨中夫人說:「趁我還有力氣,就把這屋子改一改吧!」如是者,雨中先生做了一件人生之中自以為的創舉,將一間只有三個房間一個洗手間的小屋,改建成為一間有四個房間(其中一個是主人套間)、一個書房、三個洗手間的「雨中府第」。



有朋友看過當年的改建,手藝當然並非專業,大多讚嘆屋子的確用盡了一切空間(其實是雜物太多)。說真的,上次的改建是將正層的廚房遷移到地面,給正層多些空間,客廳改成主人套間,本來的廚房改成了書房,並利用本來厨房的來去水道、冷熱水管道,給主人房洗手間提供了條件。



1994年的改建亦可以說是將整個屋子做一個內部装修,由94年十月初開始,到95年中完工,近七個月時間。



只要留心看看,當年的手工粗糙,人家說:「慢工出細貨」,雨中先生一不是專業,二是孤軍作戰,太累了,所以遺留下來的是不少的瑕疵。



由玄關通往「新建的」廚房,本來是個洗衣間,有洗衣機、乾衣機及通往後園的一扇門。主人房佔用了正層客廳後,這裏成為了小客廳(家庭室 family room)



本來正層客廳成為了「多功能」主人房,工作間、電視間、睡房集於一身。



由廚房往屋內回看.....  拍照本來的地方是屋外的草地,經半年時間蓋了一個廚房,94年的改動可以說窮盡畢生心力,最終雨中先生心力交瘁,誓言:never... never again!



但.... never say never again. 2015年與上次相隔了二十一年後,孩子們和小姨都遷出了,雨中夫婦本想趁樓市尚算暢旺,不如將屋子賣了,換一個小單位安享晚年。



怎料.....  一位相交甚深的地產經紀,很老實的告訴雨中夫婦,以屋子的當時情況,不是破缺不堪,但有很多顯眼的地方要修補,才容易賣出和能有個好價錢。



她並建議,屋內雜物太多,要及早清理,否則觀感上使人覺得很淩亂,不能使人有安樂舒適的感覺。



雨中先生坐言起行,馬上構思自己理想的屋子內部如何如何(見前篇「洗手間內的廚房」一文),裝修正式開工。



有一位做建屋的朋友說:「温哥華十間屋九間漏(水)」,其原因是溫哥華處於林木豐富的北美洲,也位於北美洲活躍的地震帶之上,所以大多數的房屋是以木為主要材料,而全大溫地區單户房屋佔全市比例是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其餘的才是多層大厦和多户樓宇,所以「屋漏」幾乎是加拿大人經常遇到的問題。明顯的水漬可以察覺得到,如上圖中一塊木柱的頂部給風雨蝕食,是不容易發覺。很細微的漏水沿木柱流入屋內使隔板積水,產生發霉現象,多吸入這些霉菌會對人的肺部有害。





如果不是装修,移開在貯物房的雜物,根本不會發現霉箘處處,也不會發覺屋子亦處漏水之患。



貯物房的另一邊牆身,當然也不能幸免於難。



要移開厨櫃,將發霉的灰板割除,清理後,更換新的灰板。紅色的是保温用的玻璃棉。



樓上洗手間牆身經常受潮,也出現發霉現象......   換!



另一幅在樓上洗手間受潮發霉的天花,要不是裝修要裝部份牆身要拆除,是不容易發現是這麼嚴重.....  連這塊天花也換! 三十年的屋子,一個不留神便危患處處。



七十多天的工程,塵土處處,雜物堆叠,很無奈!



在前篇「洗手間內的廚房」一文中,描述寫雨中先生怎樣解决早餐,但午、晚還是要在這硝煙遍地、滿目瘡痍的舊廚房煮食。



一位很好的工匠,花了四五天的時間,將雨中先生做下的「蘇州C」,重新包裝,成為一整幅的長三十呎、寬五呎的双層天花(Drop ceiling ),天花內藏的是輸送暖氣的管道。



單是這個天花,用上了比正常三倍多的時間和材料,事後這位工匠說他寧願將舊的拆掉,做一個新的,還省了很多心血。



不過話雖如此,這位工匠說很佩服雨中先生當年以微薄的技能知識,加上是只得一雙手而能做出來的双層天花,怎樣困難,他都給雨中先生保留下來.....  真感恩!



工程進行間,曾經一天之內有木匠、油漆、地板、廚櫃和窗户,共五組十多個人一齊開工。



舊式窗户是用鋁質做框架,同樣是雙層玻璃,兩幅玻璃中間存有氣體,將第一幅玻璃吸收外間寒氣阻隔傳入室內,第二幅玻璃也有同樣功能防上室內暖氣外泄。但鋁質傳冷傳熱,冬天傳入寒氣到室內過暖成「倒汗水」,也減低了保温作用。新的塑料窗不但解決鋁質窗之不足,而且是節約能源和可以循環再用。



一隻如此大的窗,起碼百多磅,是氣力功夫......


初步裝修後的圖片



清簡後的客廳



新的玄關



以前的小客廳成為了飯廳,廚房所見的餐桌一般是用作吃早餐時用。



從客廳看玄關



這尊佛像是母親生前從石灣帶到香港,四十多年跟着雨中家多次搬遷。背後的是「心經」。



飯廳望向玄關



客廳上的白石觀音。



在加拿大訂購的天花燈,說是本土制造,原來也是 made in China....



新廚房有美麗的外景,煮食爐放置在中間「小島」(island)上,是雨中先生手筆,方便有朋友來時,一邊煑一邊吃也一邊交談。費了很多心思將那幅 32吋 Led 螢光屏安放在廚房的牆壁上,你能看見螢光屏的電源線和訊號線嗎?它們是收入在牆內....



Island 的另一面.....是用兩個廚櫃承托一塊石桌面,中間預留位置給一個趟入式煑食焗爐。同樣在另一幅牆上的電話裝置,電源線和電話線亦早藏在牆內,看起來很美觀。



承托 Island 的兩個廚櫃,雨中先生故意用一個畧小的,可以收藏調味油鹽,地面放廢物桶和回收箱。



樓梯簡潔



在回收店以十五加圓買回來的吊燈,放置在樓梯天花之下



雨中家放棄鋪地毡這個加拿大「傳统」,改用易於打理的合成地板。



主人房亦畧為寬倘



這本來是主人房,後來給大公子佔領了,現在空置着。


小姨遷出了,房間也空置着。



空置了二公子的房間臨時做了工作間,將暫時沒用的被鋪枕頭放入抽真空貯存袋內。



曾發現霉菌的洗手間,渙然一新。



書房的特制電腦枱,是人棄我取的一塊鋼化玻璃做桌面,雨中先生自己設計自己施工完成。亦重施故技在牆上加了共十個電源插坐。



本來安裝在主人房的電視和電腦,通通安放到書房來,有覺好瞓矣!



在裝修期間,樓上所有傢俬雜物床鋪被蓆都堆置在這個太陽房 (Sun room )內,工程大致完成,各歸原位,太陽房便是下一個目標。



當雨中先生忙得要命時,雨中夫人也在園子裏忙忙碌碌,移植了一棵無花菓



薄荷葉,蕃茄、佛手瓜、西生菜、田七、杞子等等,加拿大近日陽光燦爛,今年收成必好!


這間小屋以前停泊滿車子,現在只剩下雨中倆老.....  陽光下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