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老鼠也移民‧老雨也移民(五)

老鼠也移民‧老雨也移民(五)




移民的故事,多說是移民的主人翁,很少會說及移民年幼的一輩。記得在第二篇說過,雨中先生被好朋友質疑:「為了孩子,你有沒有詢問過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可能某一天他們會問你:父親,你為什麼帶我們離開香港?」雨中先生當時很堅定的告訴這位好朋友:「沒錯,我們是剝奪了他們選擇的權利,但如果有一天,他們這樣問:父親,你為什麼當年有條件也不帶我們離開香港?那我怎樣答呢?如果他們長大了,他們要回香港甚至祖國生活,他們自己有絕對的選擇權,但如果他們不移民仍留在香港,或者連這個選擇權都沒有。」



現在就這個問題與各位好朋友拉一拉「家常閒話」。
首先說說的是,孩子們到了加拿大,第一個星期上課就發覺   A wonderful place called Canada, Where are no Homework ,對兩個剛從小學二、三年級轉到加拿大讀書的小孩,以前上學要揹一個比自己還要重的書包,現時只是帶一份午餐,兩手空空,所有書本都是學校的,功課也是在上課時全部完成留在學校,放學後回家只有一件事做,就是「玩」。反觀現時香港的金字塔式「精英」教育,大家都想…包括學校、老師、家長在想盡辦法「贏在起步點」,苦的就是小小的年紀就要承受沉重壓力的學生。當然有些是在客觀環境下,香港是沒法做到的,是因為人口和資源問題,例如是小班教學,啓發教學等等,但最終的是香港教育是承英式教育傳统,能入大學者皆精英這樣的構思,這種想法的確做就了很多很多專才,炙手可熱的頂尖兒,那一個家長不想自己的子女成材,不說是光宗耀祖,能讀好書有份好工便老懷安慰,如願已足。



加拿大教育着眼於啓發,老師會藉很多機會去啓發學生,例如週日去搭火車到百多公里外的小鎮,看看農民怎樣種植和收成馬令薯﹔帶學生到超級市塲,每個同學給25仙,去體驗怎樣買東西,怎樣付款找贖。



雨中孩子抵步加拿大的第二天,雨中夫婦便帶他們到附近一家小學報名上學。以雨中夫婦當年的認知,想也沒想過一家普通的坊間小學會規模有這麽的大,經通傳和道明來意後,來接待我們一家的竟然是該校的校長,這位老者先自我介紹,然後逐一和雨中夫婦握了手,出乎意料的他竟然蹲身下來,與雨中兩孩子同樣的高低,很和譪的和兩小子握手。學校要做點準備,着雨中夫婦第三天才帶孩子來上學,在同樣的接待室,當天接雨中孩子入學的,除了校長外還多了雨中孩子的雨位級任老師。



記得還在香港時,有一次沉痛的經驗。家住元朗大型平房式屋邨,邨口處有一所小學,雨中夫人當日休息,有空去接孩子放學。大公子一向名列前茅,當然沒問題,二公子得其父跳皮百厭DNA何其之多,二公子級任老師對着雨中夫人由班房、下樓梯到學校門大門一路駡着。二公子到了加拿大,英語全不懂,只是在到步的第二天在鄰家小孩學識了一句「look at me」,孩子總喜歡人家注意嘛。孩子上學後的第四天雨中夫人當日有空去接孩子放學,二公子的級任老師請雨中夫人到班房,班房內很多同學都在靜靜的做功課,二公子躲藏在角落的一個玩具小屋內看圖書。級任老師對雨中夫人說:「Rae is not ready yet, don’t worry, he will come out when he is ready 」他仍未準備好,別担心,他準備好便一定會出來。加國的小學,每一班學生的課程除體育外,全部都是一位級任老師負責,他/她們和學生的關係,有時比父母還親密。



雖然說,大公子學業和讀書求學態度全得雨中夫人的DNA,但一個初到加國,對英語完全陌生的孩子說來,真有懊惱。
入學一個星期後的有一天,大公子很沮喪的對雨中夫人說:「媽媽,老師將一幅加拿大地圖掛在黑板,好像告訴我們關於加拿大,但我一句也聽不懂。」(誰說加拿大沒有國民教育,在入藉考試中就是考申請者對加國認識有多深)跟着便很晦氣的哭起來,雨中夫人很有耐心,她在書櫃取了一本加拿大地圖,未打開先說:「孩子,我和你都有同樣的問題,你要知道我們來到的是我們完全不懂的地方。你願意和媽媽一起學習嗎?」有一天,雨中夫人在前院整理園藝,孩子早放了學在家,大公子的級任老師在前院「經過」說﹕我剛走過這裏,你是Ike的母親嗎?」跟着閒談了幾句,說:我可以跟Ike說幾句話嗎?老師和Ike說了幾句後離開了,Ike拿着一張咭走到雨中夫人的跟前說:「媽媽,剛才級任老師專程把我遺留在班房,做好了的咭帶來給我,Happy Mother Day, Mom!



雨中先生很相信,香港也有很多很多如加國這樣的好老師,但在整個不同的教育制度下,未能發揮出本來的光輝。



再回說上文的一句「如果他們長大了,他們要回香港甚至祖國生活,他們自己有絕對的選擇權。」大公子用了近十年時間完成了兩個地質學的學位和實習,本來兩年前向公司申請到中國內蒙古做探礦工作,後來這職位被比他資深的工程師做了,他還在等着完此心願。

 刋登在地質年刋上,雨中大公子的照片


雨中二公子自年幼便醉心於廣播工作,展轉多個不同工種後如願以償,目前在温哥華市一家專職報導交通資訊的電台工作,他的聲線很沉,說話也很自然,英語流利地道,想聽可在網上聽到 http://player.am730.ca/#/


13 則留言:

Shu Siu (如心恕也) 說...

雨兄這樣細心對待孩子,我真自覺有愧,是因為我認為小孩子不能太疼,他或她才可以成長,最記得女兒在踏上中一上完生理教育課後,她還不怕的和我說……
真的,這裡的教育就如你說的一樣,很自由同要讓他們自己啟發,所以成績上相對是較平均。
但亦有父母如像香港人一樣,將孩子放在名校,二萬幾學費就是想兒女將來成材並能參與上流社會的網絡!

秋葉 說...

香港這種為了校譽,拼命逼學生考得高分數的政策下,就曾經逼死了一個女學生! 那就是大女兒所讀的皇家官立中學了。後來那名女校長要提早退休。

愛Shi家庭 說...

雨兄和夫人對兩位公子的栽培, 今日見到成績了!
RAE 說加美邊境, 交通暢行無阻, 過關不多於十分鐘, 這是去年沒有的事, 八月去美國,和平門排了半小時有多哩!
說到地道口音, 據報兒童十歲前學外語最容易,之後,比較難免除母語障礙, 英語說ING 尾音, N 字的鼻音要比較重一點, 好像RAE說CROSSING 字, 太快, 尾音略為輕!不過, 只是吹毛求疵罷了, 到底加拿大英語和倫敦英語是有分別的!
說到家鄉, 原來雨兄是元朗友, 錦繡好住呢! 當年大兒子也讀過黃陳, 記得那位英文老師, 說是加拿大回流, 到學期結束,課本教剩幾個單元,那本聆聽作業,只做了一半都無......

五味軒 說...

在香港受教育的小孩子沒有童真,每天十多樣功課,父母怕輸在起跑線,又拼命迫學東學西,這也是有年輕一代不生下一代的其中一個理由。

red yellow 說...

從雨兄提到的 Mother Day card,
可以看到他們的方法,
的確不錯。

雖說是 not ready ,
相信老師一定用了不少間接的引導。

雨兄移民,
對兩位公子來說,
真的得到了學習的上佳環境呢。

人在雨中淋 說...

我們沒有特別的情況下(例如生日、承諾了如果有進步等)是不會給孩子買他們要的東西,但會給他們買需要的東西。現時孩子開的車,都是他們自己買,這樣算是自立吧。
這裡都有私立學校,但並非貴族化,而成績也並非比公立的好,反之有名的公校多人慕名而來,到進大學前的省試(如香港會考)公校成績一向優異,所以比例私校沒有太多。

人在雨中淋 說...

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在香港受教育,可能也會受到同樣的困擾

人在雨中淋 說...

哈!原來你我不單是温哥華友,更是以前的元朗錦繡友... 二公子入這個電台做了年多 grave yard shift ,至捱到今天可以做日更,佢話遲下可能會轉部門,或者去啲小鎮做,仔大仔世界,佢有佢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人在雨中淋 說...

一四年返港時見姨甥女讀書之苦,父母摧促鞭策,小女孩處於無助。相比我兩公子和兩老幸福多了!

人在雨中淋 說...

洪兄說得對!這裏的老師是超出我們這些新移民的想象,沒有教員室,他們是絕大部份會留在教室與學生一起,小息也在教室,他們很了解自己的學生,由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教室的門永遠是開的,學生隨時可以出出入入無需問准。當然小學範圍有安全措施防止外人進入,小息和大息、午膳有操場保安等。

秋葉 說...

也不是每一家學校也是如此。以往中學來是分等級的,那家是新建立的一級官立中學,女校長每次致詞都是用很流利的英語,她要求每個學生都考到一級成績回來。
教署是依小學的校內成績派位,成績次等的會派去三、四級的中學,那裡的教學方針不同,不會太強硬去施加壓力逼學生。會巧為引導,多給課外活動。不過一般家長不明白,大多希望子女入到一級中學。教署有全權派位,隨著機率有時會故意有些少錯配,上述那女校長就最不喜歡這種情況。
近年多建了特殊學校供給弱智的學生入讀。至於近年的中學是否派位就不大清楚了。

秋葉 說...

幸好雨兄是在加拿大。美國的槍擊案很嚴重,久不久就有校園槍擊案,還有超市槍擊案,新移民免費學習美式美語中心的槍擊案...
還有警察與黑人之間的槍擊案,全部加起來,平均每隔幾十天就有一單。嚇死人! 曾有機會去加洲 Santa Clara 住, 我也不去。

KM 說...

兩位公子都出人頭地,足慰平生吧!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