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

新的一年....安和自在







借用網上構圖精美照片與你分享



香港和温哥華兩地時差十六小時,現在本地時間是晚上十時,香港時間應該是下午二時,開始進入除夕倒數。此刻,老雨及雨中嫂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博友,祝賀新的一年事事如意,身體健康,安和自在! Happy New Year! 祝願世界和平,各國家民族平等相處!



2014年12月25日星期四

啼笑皆非




網上圖片



啼笑皆非


現時科技發達,好多事物變化好快,損壞得更快。比喻老雨經常用嘅手寫板同電腦,接二連三出問题,現時電腦哥哥話要放聖誕假,粒聲唔出就down機俾你睇,等你做做吓,突然死機,咁你寫嘅一千幾百字就叫都叫唔住,立即化為烏有,真係喊到唔識收聲,好彩老雨常作兩手準備,立即喺倉底摷番個手提出嚟頂住先。手寫板損壞係板面有花痕,本來用開較為先進嘅,用感應代替擠壓式
嘅手寫板,効果理想,但筆尖損耗咗,又唔知去邊度配,現時寫出來啲字根本與你想要嘅風馬牛不相及,有時更使你啼笑皆非。又係咁好彩,返港期間突福至心靈,買咗一張玻璃面嘅手寫板,個老板話:「玻璃面嘅,如果你都有本事寫得花,咁就真係"功力深厚"嘞!」講真,寫花玻璃面有何難,老雨書櫃就經已有兩塊報銷咗嘅!



講起啼笑皆非....最近的確有件事,諗起都好笑,唔單係好笑,而且
係啼笑皆非。其實件事係好簡單,不過出事嘅過程同结局都出人意表,竟然會牽涉到道義同法律。乜咁大劑,冇咁大劑又㸃會使人哭笑不得。不過好彩「喺百厭嘅巧妙安排下」!化腐朽為神奇、化戾氣為祥和,最终「神不知鬼不覺,偷雞就係老狐狸」,老雨畧施小計,只見百厭車出車入,騰來騰去,滿面安祥其實滿肚密圈去諗計仔。



話說十二月十三日下午開車到機場,接來到加拿大温哥華的「美好」(May Ho)
一家三口。早前經已知道佢地人少少但行李多多,果然冇錯,好彩架車都算爭氣,一口氣啃晒大大少少八件行李,冇使百厭丟臉。好嘞,諗住俾幾日時間佢地戰勝時間差,星期二至同佢地食飯。咁嗰日約好咗早上十㸃去接佢地。嗰朝早游完水,百厭嫂喺更衣室滋滋整整,搞呢樣搞嗰樣,遲晒大到!飛到架車甩轆趕到去,見賢伉儷經已行咗出嚟,企喺寒風之中,塊面口仲驚過百厭。百厭當然將遲到之事攬晒上身啦,話唔好意思呀「我」遲到添!點知美好一開口就話:「你今日有冇特別安排.....唔知點同你講....我地個女闖咗禍呀!」百厭連忙打個突,闖咗禍?可大可小!隔牆有耳何況大街大巷,連忙招呼兩位上車說:「有事慢慢講,急都急唔嚟,上車先揾個地方至相量。」



話雖如此,做亞媽嘅梗係緊張啲嘅,喺架車就一五一十道來。百厭一邊開車一邊諗計仔.百厭嫂就一邊聽一邊分析;呢啲係道義問题,如果咁樣咁樣,可能會涉及法律喎......咁大劑,係呀!大劑得嚟你又會笑丢下巴!




究竟發生咗乜野事?美好話等佢十二月三十一日番到香港至同你地講喎!或者佢寫博卦,想知就留意吓佢個博客啦,不過唔知會唔會寫得百厭咁生鬼呢?呢一段暫時唔關我事。




好嘞,車停低咗,大家行入餐㕔,㸃好吃嘅,百厭仍然保持緘默,佢地尚在想如何對策。正是「名家一岀手,便知有沒有」,雨中大俠终於開腔說:「只要這樣這樣,如此如此,避重就輕便可以撓過道義同法律責任。」跟着開始調兵遣將:我地食完呢餐先去了解....情況,然後亞邊個邊個跟我一道去「擸傢生」,然後去拆呢樣嗰樣,做佢世界。到時亞福同亞水留係出事現場,架車停喺邊度「接應」,啲「屍骸」丢去邊度「毁屍滅跡」!呵呵!一口氣講出全盆計劃無瑕可擊。



一個成功嘅計劃就先要有良好嘅步署,如是者「落雨劏雞客雨中淋」雨大俠出手!使出「神不知鬼不覺」神功,不單偷天換日,還始終無人知「偷雞就是雨中淋」!「偷雞」行動順利結束,整個過程只了過個半小時,其實有半小時百厭同亞邊個邊個踎喺「麥當勞」静觀其變嘆咖啡,另外亞福同亞水留喺現場打咗個半鐘頭牙較,可謂「西線無戰事」平安度過。嗰晚就喺「
百厭府慶功,吃完個便飯,美好走過嚟攬攬老雨,喊住口咁話:「如果今日冇你(出手),都唔知點算。」百厭係曳唧,就係最怕人對住百厭喊,連忙話「多謝都唔使喊格!」隨即想起美好喺起程前寫咗個貓貓話:「Kent哥,今次好彩有你!」既然人家多謝你在先,預咗嘅啦!咭咭!




2014年12月22日星期一

聖誕快樂


今年的聖誕,可能是因為香港社會前陣子波動,影響了大家節日心情。不管怎樣,歴史的巨輪仍然向前滚動着,不會因為是的非的而停頓。是是非非暫且放下,大家手牽着手為世界和平,用各人自己的宗教或形式祝禱






雨中淋及雨中嫂子祝各位聖誕快樂,新年進步,身體健康,安和自在!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提筆再起






提筆再起

大家都可能會覺得奇怪,老雨前兩個月在返港前寫了一篇「以事論事」中,說將不會以政為題,但為何上篇又在寫了「1210日晚上...是香港最美麗的晚上還是最醜惡的晚上?」這篇有關佔中文章呢?



事緣老雨留港期間,除了與多位博友共聚及同行外,還探訪了幾位好朋友,其中也是一位博友;你們還記得懿如女士嗎?老雨在博客中認識她,將她和兒子的事跡寫了「人在闌珊處」,一個十集的短篇故事,但在實際生活上,老雨與懿如素未謀面,藉是次回港有幸能約得懿如,大家一談便幾個小時,意猶未盡。臨別時老雨說在返加前希望再能懿如女士再見面,希望能給懿如多一點精神支持。無奈大家都忙着,終於連一句道別也沒說,只是在登機前向她發了一個短訊。這是老雨回港的唯一憾事。尊重懿如的意願,「人在闌珊處」不會重刋,但代表關心懿如的一羣網上好朋友,老雨會寫「給懿如一封信」將日內在此寒博發表。如果大家關心懿如的話,可以先給一個回應,讓老雨集腋成裘,寫在信上給懿如一些支持和暖意。




同在香港期間,探訪了兒時一位同學,他自少努力讀書,是位老學究,任職大學教授;他的唯一兒子三十來歲,是位老師。兩父子因佔中問題意見分歧而吵起來,一向斯文有禮的儒家學者盛怒打了兒子一巴,跟着他為從來未打過兒子,這是第一次的掌摑心痛欲...他兒子去瞓街佔中去了。他們這個殘局看來比香港現時局面同樣不容易收拾,也可以看到佔中問題使社會和家庭撕裂有多大。不管你是天子門生滿腹經綸,或腰纏萬貫,還是目不識丁販夫走卒,貧無立錐,這種撕裂發生是難以彌補。或者,可以說是個遺害!說佔中,很多人定會說誰誰誰是「首作俑者」,事必有因,如老雨上篇上載的影像訊息,應該可以說是香港政改僵局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循着各各因素成熟而誘發了佔中行為。在這廂,老雨不談單單香港在事件下的影响,而宏觀的看看中國對佔中此事,究竟中央政府對策是保護了、防範了什麼出現,而為何中央人大,香港特區政府始至終立場會如此堅實,箇中原因是什麼?正惆悵着如果單由老雨這支筆去說明,世界、中國形勢影响而導致上面老雨所說,未必有說服力,剛巧找來了一篇BBC網頁,香港政府佔中清場後,在1213日發表:


Hong Kong Protests; Has Beijing Won?
Some say Xi Jinping has won in Hong Kong. I doubt if that's how he sees it.
As he watches pictures of traffic flowing through the heart of Admiralty today, he will certainly feel relieved that he didn't lose. But he is fighting a multi-level multi-player game. He has merely survived a level.
This is not to say he didn't play adroitly.
By leaving the protests to burn out amidst their own divisions and the weariness of the wider Hong Kong public, he deprived the umbrella movement of the oxygen of repression and demonstrated that Beijing's tool kit for dealing with citizen defiance runs beyond tanks or truncheons.

What's more, he made no concessions. The lesson that Beijing does not bow to pressure was delivered not just to Hong Kong but to the world.

But the only real victory Beijing can claim in the entire episode is not in Hong Kong but at home on the mainland where, barring a few brave souls who raised their voices on behalf of Hong Kong democracy, little stirred.

This is an important victory for the propaganda machine, which successfully presented the protesters as a mix of spoilt children narrowly pursuing their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the public good, and cunning enemies of the state in league with foreign forces.
"Any person who cares about Hong Kong and about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should say 'NO' to this hijacking of the general public will for personal objectives," said the Communist Party flagship newspaper, the People's Daily.
Champions of democracy everywhere take note - the aspirations of the young protesters of Hong Kong did not immediately resonate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on the mainland.
Despite being beneficiaries of globalisation and despite having ever greater contact with the West through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holidays abroad, many young Chinese are suspicious of idealistic political messages.
Since childhood, they have been exposed to a historical narrative which dwells on China's humiliation at the hands of foreigners.
Many now echo their government's suspicion of street protests, social chaos and foreign ideas peddled by people whose hidden agenda may be to divide China and keep it down.
According to China's best known military theorist, Sun Tzu (writing two-and-a-half thousand years ago), the best kind of victory is won without fighting.
Seeing the mainland stable throughout two-and-a-half months of street protest in Hong Kong is just such a victory.
But provoking thousands of citizens onto the streets in the first place is, by the same token, no kind of victory at all. Beijing brought the umbrella movement on itself.
With its white paper in June and electoral arrangements in August, it made clear that it would not only draw up a narrower political board game in Hong Kong but control the pieces too.
Hong Kong citizens were already resentful of the scale of mainland tourism and immigration, and the young alienated by a growing list of frustrations including impossible property prices.
In this combustible mix, Beijing's announcements were the proverbial sparks that lit the prairie fire.
Sun Tzu would have called this self-inflicted injury. The electoral arrangements were intended to avoid future challenges from an elected Hong Kong leader. But instead they provoked a very present challenge from at least 100,000 citizens.
For a government which likes to reinforce the impression that it is in charge of not just the staging but the script, Hong Kong was an uncomfortable discovery that the props can get up and misbehave.
Ever since Chairman Mao's ideological experiments resulted in the deaths of countless million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China's Communist leaders have insisted that they believe in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sobering fact in relation to the Umbrella Movement is that a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is increasingly politicised and alienated from China.
With their demand for democratic rights, the members of the umbrella movement effectively rebranded themselves "not China".
The same is true in Taiwan.
Despite all of Beijing's efforts to coax the island towards reunification, the message from recent local elections as well as from the Sunflower Movement in the spring is that the Taiwanese public and especially its young people, are mov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ar from assimilating easily to an increasingly wealthy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re growing more defiant. And adding to the list of troublesome peripheries whose citizens can't be trusted to behave like true Chinese patriots, let's not forget Xinjiang.
So while Xi Jinping will go on talking up his China Dream and urging the young people of China to unite behind it, he must have realised by now that his message is struggling with key audiences.
Hong Kong has seen a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devote energy, passion and sacrifice into a competing dream. These are people he needs on his side. Xi Jinping may not have lost in Hong Kong, but he needs to do much, much more if he is going to win.

老雨的英文水平有限,很艱難才在同樣的網頁找到了中文譯本:

分析:香港抗議,北京贏了嗎
凱瑞(Carrie GracieBBC中國總編輯  2014 12 13

有人說習近平取得了在香港的勝利,我懷疑他是否會這麼看。
當他看到金鐘中心的交通恢復時,他肯定因為沒輸而感到放鬆。但他進行的是一個多層次、多選手的比賽,他僅打了個平手。這不是說他玩得不嫻熟
贏了
讓抗議者在他們自己的分裂中以及在香港民眾的疲憊中消耗,他扼制了雨傘運動,展示了北京在應對公眾反抗時,除了坦克和棍棒之外還有別的工具。
此外,他沒有讓步。北京不會屈服於壓力的信息不僅傳遞給了香港,也告訴了世界。但是,北京在整個事件中真正的勝利不在香港,而在內地。除了少數勇敢的人為香港民主發聲外,內地幾乎波瀾不驚。這是宣傳機器的一個重要的勝利,成功地將抗議者描繪成被寵壞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公眾利益,此外還有外國勢力這狡猾敵人。

抗議最後一個主要的場地金鐘已被清。共產黨的大報《人民日報》說:「任何關心香港和香港市民的人都應該對這種為了個人目的而綁架公眾意志的做法說不。

任何民主倡導者都注意到,香港的年輕抗議者的訴求沒有立即引起內地同胞的共鳴。儘管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儘管通過大學教育和海外旅遊與西方有了更多的接觸,很多年輕的中國人對理想的政治訴求持懷疑態度。從兒時起,他們接受的歷史敘述就是中國在外國人的手中遭受屈辱。很多人現在認同政府對街頭抗議、社會動亂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外國人試圖搞亂中國。抗議者將習近平的畫像打上雨傘運動的標記。中國最著名的軍事家孫子說,最好的勝利就是不戰而勝。面對香港街頭持續兩個半月的抗議,內地保持穩定,這就是一個勝利
沒贏
但是,讓數千人走上了街頭,這本身又完全不是什麼勝利。北京自身導致了雨傘運動。六月的白皮書和八月份的選舉安排,明確表示了北京不僅要收緊香港這盤棋,而且要控制棋子。香港市民已經不滿內地的遊客和移民的湧入,加上不可企及的房價,年輕人感到更多的不滿。在這種易燃的氛圍中,北京作出的決定猶如火花,點燃了燎原之火。孫子也許會把這稱作自傷其身,北京做出的選舉安排旨在避免未來香港領導人提出挑戰的情況,但他們激起了至少十萬人的現時的挑戰。對一個喜歡強調自己控制台面和台詞的政府來說,香港讓他們不那麼舒服,因為這齣戲出現紕漏。

自從毛澤東在19501960年代的思想試驗造成數億百萬計的人死亡後,共產黨強調要實事求是。雨傘運動帶來的一個嚴峻事實是,香港的年輕一代越來越政治化、離中國疏遠。他們要求民主權利,雨傘運動的成員把他們標榜為「非中國」。在台灣也同樣如此。儘管北京試圖說服台灣走向統一,最近的台灣地方選舉以及春季的太陽花運動,都說明台灣民眾尤其似乎年輕人朝相反的方向走。香港和台灣並沒有與日益富裕的中國融合,而是變得更反抗,此外,不要忘了還有新疆。所以,當習近平繼續談中國夢,鼓勵年輕的中國人團結奮鬥時,他也意識到,關鍵的聽眾似乎沒有信服。
香港的年輕一代將他們的精力、熱忱和犧牲貢獻給另外一個夢,而這是習近平需要的人,他也許沒有在香港問題上輸掉,但如果真的要贏,他要做的還有很多。
(編譯:高毅)

有點太長了,看得有點累吧!

上文其實有幾個重點,這位BBC中國總編輯凱瑞女士,在報導分析寫得欲語還休,但寫出中國在世界形勢下對香港事務的决擇。香港不是高度自治的嗎?老雨以前經已分析過,:「高度自治是否可解釋為全面自治呢?見人見智,筆者淺見認為是不可能,如果能深入點讀讀基本法,就可以很容易發覺倪端。在基本法序言末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最後的一句是國家對香港實施方針政策,那香港又何來全面自治呢?」(見拙文「香港時政上的一些常識」)




中央怎會不知外國勢力針對中國的崛起,在能見的未來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體,而很快亦會超越美國,所以凱瑞女士在文章中提及「此外還有外國勢力這狡猾敵人」一詞。如果中央不高度重視和控制香港政改的發展,凱瑞女士用了「贏了」和「沒贏」兩段,寫出中央關注的是香港佔中對中國國內十五億人民的影响,所以中央及香港特區政府三番四次的指出香港政改是關乎國家安全問題。當然凱瑞女士所說「習近平」是他領導的政府,「贏了」是指香港佔中之患消除了,但最重要的「贏」是國內中國民眾、最重要是有知識有抱負的學生沒有因受香港政改引發的問題而有反嚮,社會連一點民主訴求的漣漪都沒有出現,如常的穩定。



 

「未贏」是指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是給台灣看的示範單位,怎料住在這個單位部份住客,「香港的年輕一代越來越政治化、離中國疏遠。」這違背了示範單位的原則,「離中國疏遠」一詞更是可圈可點!中央最切齒的莫過的「台獨、疆獨、藏獨」,香港有人時「高度自治」演譯成「香港事香港理」「重奪政府」甚至帶英治殖民地旗衝中國駐軍軍營。全世界,別有用心的、沒有他想的人和國家,都有關注中國怎樣處理香港這個「壞孩子」。


 

好了,留一些思考空間給大家,也介紹一個影像訊息給大家看看,如果用民主與民生的角度去了解,或許能解答老雨所說中國國內由香港政改暴亂引發「社會連一點民主訴求的漣漪都沒有出現,如常的穩定」的疑團。





引用BBC文章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30445930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2/141213_carrie_xi_hongkong_win_lose





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12月10日晚上... 是香港最美麗的晚上還是最醜惡的晚上?

12月10日晚上... 是香港最美麗的晚上還是最醜惡的晚上?




兩個多月的佔中經費來源,來自何方?包括千多個帳幕、標語、路碍、三餐膳食等補給,保守估計約近億元,


12月10日晚上... 是香港最美麗的晚上還是最醜惡的晚上? 佔領中環清理前夕,電視訪問金鐘「佔領區」內的一些人,其中一位年青少女被訪者眼含淚光說:「我二十多年來,香港今天的晚上最美麗。」老雨想的是,這位女孩子說的美麗,是年青一輩為自己渴求的理念,為爭取民主在中環創下了的七十多天的紀錄。這個美麗則見人見智,青年人有想法有抱負,敢說敢幹是個優點。



老雨是次回港,的確了解很多香港年青一代對目前「政改」的看法。在飯局與幾位姨甥女見面,闊別多年,理應是寒喧一番,怎料話未及三句,其中一位經已表態說:「我們都是支持佔中的。」這姨甥的家長(即老雨的襟弟,是位教師)即說:「這餐飯不談政改!」老雨未知親朋戚友各各所持立場,也常慣在陌生場合少談個人觀點,未知何時何人一時興起,掀起政改話題,隨即....壁壘分明,正反兩立,唇槍舌劍;最終面黑黑不歡而散。老雨一不表態二不發言,但比較留意是「支佔」一方爭辯的理據,提出的比較多是說,中共政府掌權以來怎樣怎樣,三反五反、鬥地主、文革、六四等等,整個飯局支佔的理據都源於「恐共」兩個字。如果當時有人對這幾位年青人說一句:「如果香港仍然是英國人统治,港督仍然是由英國任派過來,香港有沒有普選經已不重要了,對嗎?」未知能否平息這個爭議。



年青人有理想有抱負,當然是對社會有很大裨益,不過要深思熟慮,有所應為亦有所不應為。「佔中」應為與否,老雨不敢批評,年輕人自持敢作敢為。能爭取到與政府對話,與林鄭司長會面,是難能可貴,但可惜自以為有民主光環便通行無阻,事前沒有充份準備,往往自己提出的問題被政府及主持反詢問其意見和看法,學生語塞起來。需知道在會議上,並不是街頭抗爭,所發言必需有理有據有才能達至贏面,這一仗是學生們爭取回來的,但敗在自己手上。



剛說過街頭抗爭,當然會涉及佔領行為;有日必要到銅鑼灣希慎道電訊大厦辦點事,離開時要乘搭116路綫巴士,不覺走近「銅佔區」,就在佔領區的邊緣,有二十多輛巴士被迫改道右轉,行人眾多,每三五分鐘交通燈才轉一次綠燈,而轉入的街道亦因佔中而異常擠塞,每次轉燈只勉強容得一輛巴士轉右.....回看佔領區的領地,大量的標語,正氣凜然「我要‧‧‧」,領地只得寥寥幾人在曬太陽,打啤牌。可能佔領者還在上班上學吧!



說起街頭抗爭;這位街頭鬥士,黃小子說被時代雜誌選為當年風雲人物,人氣一時無兩。勝利總會衝昏頭腦,繼與學聯號召佔領政總,失敗後宣佈無限期絕食,無奈很不爭氣,第一個要飲葡萄糖水,這缺糖而必需補充血糖,合理也無需表白,黃小子不放過這個宣傳機會向公眾道歉。這位十四歲便參加「社運」的黃小子,初露角頭於「反對東北發展」,繼而在國教時期組「學民思潮」鼓吹重奪政府,到現時學民積極組織佔中行動。黃小子經常順口雌簧,口不擇言,最近自己絕食失敗了,要挽回面子,在街頭集會上大聲疾呼:「梁振英,你真刻毒涼薄,你有沒有想過來佔領區,探望一下正在絕食的黃子悅?」像潑婦罵街,但背後他可知道也在罵了自己的之鋒媽媽:「之鋒媽媽,你真‧‧‧‧,有沒有想過來佔領區,探望一下正在絕食的兒子之鋒!」之鋒媽媽是否‧‧‧‧,老雨不知也不敢批評,但報章傳媒的確沒有報導過她到佔領區探兒子的消息。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之鋒媽媽的公開信吧,當時的發表是正藉時代雜誌公報,風雲人物的網上投票,黃小子暫列第三,公開信的發表是否有為兒子做勢?人之常情,不過如果能如此縱容兒子敢於為個人理念,破壞法治,如此母親若非‧‧‧‧,也應該是非一般。



這一段youtube相信很多人看過,但真實與否,見人見智;但起碼解答了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指出有外國勢力參與。也解答了近期泛民議員所收受的金錢來龍去脈,和佔中兩個多月的資金來源。亦重點提及黃小子,為何不是周永康、岑傲輝?,所謂空穴來風,來必有因....











這位專業戰地美國女記者,就是要向美國情報部門交差,犯了法被捕,說自己被人推在車冚上,香港記協抗議香港政府扼殺新聞自由,迫害新聞工作者。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絕代雙嬌之冰火對決




絕代双嬌合訂本得五味軒編輯成書,繪上美麗內頁,花上不少心思。老雨無言感激

絕代雙嬌之冰火對決

絕代双嬌一文雖然塵埃落定已久,百厭為完我家上大人之願,將之重新整理,故事內容沒有改動,只係想睇睇有冇「睇漏眼」嘅錯白字,以免貽笑大方。人家說:「文章是自己的好」,百厭當然也不例外,喺整理過程中少不免孤芳自賞,人之常情。 好! 寫得好!



再睇埋當年人家嘅回應,有好多個回應比文中所說更好更有趣更精彩,最有趣嘅係余樞基同江諾山,两位都係釣魚發燒友,百厭就俾佢地其中一位質疑:「點解奸人都鍾意釣魚嘅?」。另外一位則說:「你殺咗我啦!我唔想做奸角呀。」還有嘅係有位女仕為求喺「絕代双嬌」一文中有一個角色, 佢話安排佢做"G"都唔緊要。G 咭咭!



咁當然,大家都想有一個心儀嘅名字,啲名改得幾好吖!最勁莫過於「瞧余奸毒余樞基」「了斷無痕寒春日」「揪飛一葉葉依秋」幾位。最好聽嘅有「雲端影步輕雲」「南疆青劍娜拉」「塞外箭羽瑪姬」「夢中仙如夢姑娘」「神算紀爾雅」「鬼卜紀思磬」。最可愛嘅有「花前、月下」木蘭姑娘同月兒姑娘。當然仲有正氣凜然嘅「吔烏域主」「一憂大師」「西域雲尼」「天涯俠醫」「江南子」等等。搞笑啲嘅有「辛月十二郎」「無喜怒」「口花太歲」「四脚蛇」「華三少」仲有就係「落雨劏雞客」。不過百厭尚為花子姑娘個名耿耿於懷,雖然故意喺古仔中俾花子掹咗幾絲胡鬚,百厭仍未放過自己。



最有趣嘅人物當然係「廚癡五大姐」,好彩我五姐好玩得冇怪到百厭。最「陰功」嘅人物係「中原一點窮窮瘋婁」佢俾百厭任意擺佈,最終俾人家一句「好安達」就自我發配邊疆。呢單野唔怪得百厭,要怪就怪佢啦.....最難寫嘅人物非「嶼火島主菊無艷」莫屬,因為佢五時花六時變,終於百厭把心一橫,睬佢都傻,屠筆在手,刻劃出一個菊嶼火,由一個「火棘棘」,卒之變咗「小兵兵」,跟住質埋個白武士俾佢,仲監佢上埋花轎添。咭咭!



牡丹雖好尚要綠葉扶持,仲有一大班好朋友,戲份唔多,但係喺台前亮一亮相,驚為天人,就好似「火鳳凰言自語」同百厭個乖女「小師妹妍瓦姑娘」對決嗰場,塑造咗火鳳凰為長輩者嘅氣量,亦寫出小妍瓦為晚輩嘅謙卑,戲唔長但精彩,此刻重温仍回味無窮。


 百厭為乖女妍瓦畫的一幅塗鴉,百厭女話最似就係個「標準笑容」

圈中站出一位英姿颯爽嘅女俠「火鳳凰」言自語,她挑了江南子嘅「關門弟子」姸瓦姑娘做對手,聲言十招之內不取姸瓦便算輸了。小姸瓦先向師父拱手行禮,步出塲中。夢影劍羽都想睇睇師父嘅關門弟子,大家嘅「小師妹」火侯如何。一個赫赫有名嘅火鳳凰言女俠,一個是初出茅蘆嘅小女孩,一眼睇落就立見高下。但係英雄豪傑見小姸瓦先向師父行禮方出塲,知此女武學修為亦不淺,妨且小姸瓦的確係練武嘅好材料。「火鳳凰」見姸瓦步出,經已驚訝不已,好一個少年女俠客嘅風範。


小姸瓦將劍尖向下双手抱拳向「火鳳凰」行禮,然後將劍收在背後,咁樣係後輩與前輩過招時嘅禮貌,姸瓦將此禮儀做得恰到好處,各豪傑亦為之讚嘆不已。言女俠拿出左鳳劍和右凰劍,两劍均長尺半,屬於短劍類。小姸瓦身形高佻,手執一口三尺半「傲然」硬劍,英氣迫人;揮此劍者瀟洒自如、既來之則安之、既去之則安之,一點也無牽沾。言女俠刷刷刷連進三招,好個姸瓦,劍「傲然」不動,閃避了三招,言女俠笑曰:「少俠讓了三招,禮儀足了!進招吧!」姸瓦一聲:「晚輩得罪了!」使出一些很普通嘅劍招,言女俠心想〝看來此女心術嚴謹教養極好,劍術還是普通吧!〞見姸女有一破綻,言女俠双劍左右一剌一削,眾豪傑正欲驚叫時,小姸瓦嘅傲然劍乘鳳凰两劍刺到,點在劍身上,〝叮叮〞两聲。「火鳳凰」連忙收劍,抱劍在手:「少俠留手,要是〝傲然〞點在我手上,我手必廢。」跟着長嘯一聲:「江山代有人才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小姸瓦向「火鳳凰」深深一揖,紅着臉說:「姸瓦不懂事,冒犯了前輩,請前輩責難!」火鳳凰望着姸瓦,又愛又憐!



等一等,俾少少時間過百厭,講下百厭同「妍瓦」既因緣。話說「絕代」一文行篇幾回後,個副導兼美指(菊主)急件送嚟話有位女生想「試鏡」,雨中導演當然來之不拒,不久便收到女生的留言說:「女孩子愛美,可否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那有多難!雨中導演就給本來為自己女兒起的名字,「妍瓦」給了這位女生。她知道了,再留言說:「我用了你女兒的名字,我便稱你為爹吧。」如是一叫三年多了,她就連亞爹都冇面俾、牙尖嘴利既百厭女嘞!



講起精彩,有好幾場的確係美哉妙哉!素心齋一役不論是武决文比頗為精彩、「吳係好棧」羣英陷困境、福水鎮衙前葉捕頭大戰鬼見愁、火燒客棧眾女戰羣奸、江邊殲日寇等等都值得再看。



百厭就「曳」還「曳」,原來都識寫愛情故事,咪好似江南女俠同寒春日、黑衣人同無艷姑娘、女楊過同余軍師,仲有就係菊嶼火同白也哲。秋葉亞E睇咗話百厭寫啲愛情古仔幾盞鬼喎,百厭咪話囉: 「百厭係過來人吖嘛! 」咭咭!



本來想為絕代双嬌寫一個完滿結局,如果話芃澎終於入宮為妃嬪甚至母儀天下,如此寫唔出女主角芃澎嘅氣質,亦係寫唔出百厭認識嘅彭彭之本來,百厭睇嚟,呢份係一個對朋友嘅一份尊重。話說回來,芃澎教訓黃衫客呢個皇帝老兒,條條道理、字字鏗鏘,服了吧!



寫過了「絕代」對百厭的確係個磨練,最長書寫曾經達十四小時,捱過不眠不休嘅晚上,係百厭一生中能想嘅範圍內都未有想過,竟然發生咗!亦為之後中篇「人在闌珊處」及「孤高城‧雨中家」兩部小說打好基礎。





好嘞!百厭功成身退,「絕代」行文七萬幾八萬字,足足寫壞三塊小蒙恬手寫板。塊手寫板中間花咗,不單寫起嚟唔暢順,而寫出嚟啲字就完全唔係你想要嗰啲,卒之要打本買一塊用感應書寫板面嘅新產品,經過幾年,鐵柱磨成針,終於又開始花痕處處.......


2014年11月29日星期六

地球兩端

地球兩端







個多星期前,還在暖和和的香港,離開時還沉醉於有親有朋在的故里,一聲珍重踏上歸途。



踏足加國,寒風撲臉,氣温只有攝氏六至八度。市面當然沒有如香港般的熱哄哄,很肅索很冷清。



寒流風雪警告說,週末會有飄雪,氣温會下降到攝氏零下八度。星期五還下着雨,一般而言,冬天下雨,氣温會較暖,因為日間的暖空氣被雲層包裹着,晚間不容易揮發。要是日間天朗氣清,那麼晚間便冷得要命。





週末淩晨下了場薄薄的飄雪,早上太陽還未出來,氣温經已把雪冷却成冰,掛在樹梢,遍蓋着地面,薄薄的一層像神奇的畫筆,改繪了江河大地的翠綠,很平均而不誇張塗上雲彩般的白色。





還是在昏迷中與時差博鬥的雨中夫人,整晚難以入睡,輾轉反側弄醒了枕邊的雨中先生,睡眼惺忪見窗前白雪,即拿起相機,披上外衣出門想把雪景拍下。大門一開正想踏出,一絲寒風撲臉,冬大人到了。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聞鼓起舞

聞鼓起舞



離開佛堂的義工行列,便沒有拿起攝錄機,做大規模錄像和剪輯,以前做的多是為寺院法事,或法師講座這類活動做攝錄工作,現時偶然間會有道場要做一些小規模活動要求幫忙錄影,老雨會義不容辭拿起攝錄機。至今手頭上專業器材,攝錄機、無綫收音系统、影像監察光屏等等都賣的賣、送的送,給有需要用的機構或個人。很唏噓!主要是看出了不單是社會,而是深信所謂導人向善的宗教,好大喜功、唯利是是感到很婉惜。所以不要覺得奇怪,老雨幾年前經已說自己並不是個佛教徒,而只是一個學佛者。也就是說現時佛教和佛陀的教化越離越遠了,而老雨也離開佛寺越來越遠。



這次返港完全沒有意願到佛寺看看,在途中有朋友遙指李先生斥資建立的佛像,說有多高、多雄偉.... 對老雨說來無動於衷,因為佛教本身並不應該如此,目前人之所以用金錢物質供養佛寺,其主因是求財求福、求健康求平安、求順境求順利、求消災求解難、求、求...。佛陀教化是有求是貪,有貪便是有慾,佛陀說離慾。話說回來,這樣的求能求得到嗎?




返港時有一個心願就是:生於斯、長於斯,年青時拼搏謀生,沒有好好的在香港本土走走看看,很希望是次回港把握時機,趁雙腳還走得動,去南丫、蒲台和大澳,舊居大角嘴、長洲和赤柱,以前經常往返國內的沙頭角通道走。真的很奇妙,如此心願竟然一一達成,而且並非老雨自己着意安排,奇妙的是每個「景點」都有熟人引領而且是事先早已安排。南丫島是一班舊朋友經己安排好的活動,問老雨倆有興趣参加。大澳是小舅的一班同學發起,而其中一位是該島原居民,大家言談間,竟然發覺其中有幾位是老雨當年的不同班級學生。蒲台島也是一樣,博友蒲公英電話告知,這便約好了。如果你有留意,老雨出發前的一篇「香港見」,經已把這三個地點列出,真不可思議。




不過也有例外,老伴的姨甥女生日,老雨倆「跟」她們到迪士尼看看。多年沒有拿起攝錄機的老雨,拍下了這個很平凡人物沒有華麗服装,也沒有昂貴的器材,但充滿熱鬧、喜氣的片斷。如果這個是老雨的「主場」,一定找個有利位置,可惜三位主角拍得個「影后」。可幸畫面還可以,人迫迫沒可能用腳架的情況下,單手托機,影像沒有「鬆、郁、濛」真好彩!影完那七八分鐘,隻手攰到幾乎甩,咁至專業嘛!




也很久沒有將影像上載 youtube,看來又過一關(如果你睇得見的話)。看完後,你有沒有發覺影像內全程都有雨中夫人在畫面內,找找看.... (下次揭曉)咁又等你睇多幾次,捧下場,咭咭!





點擊右下角的框框,便可以全屏觀看畫面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語寄平安

語寄平安



與秋葉姨屯門碼頭見面,見紅完花綠葉,美不勝收。


飛機翱翔踏石角上空,要離開了。很捨不得地透過機倉窄小窗子,貪婪的、殷切企圖尋回一個月來在香港足跡。


四個星期的確太短太快,對於雨中夫婦說來,收獲竟然是意想不到。在茫茫虛擬的網絡中,雨中先生得各位博友不棄,撥冗見面,挽手同遊、見面時感覺似是深交知己。更難得是各位愛屋及烏,使雨中嫂深刻知道這份緣得來不易,最貼心的是,博友稱她為「亞嫂」或「大嫂」,是源於一份真誠的尊重。


也有這樣的緣,得能與博友分別暢遊沙頭角、鹿頸等。另一次是與另一個博上「詩友」羣組海遊蒲台島。



今次有幸得見多年好友澎澎,這位個子纖小卻是職界女强人,見面和別離時老雨竟有點熱淚盈眶,離別一刻的擁抱,這位絕代双嬌的「妙韻冰音」芃澎不忘送老雨一招說:「今朝為何不刮鬍子。」絕代双嬌的另一位「嶼火島島主」菊無艶則聯絡不上,得知菊主閉關,不敢打擾。



很感謝五味軒花很多精神和時間安排了一次齋讌,蒲公英找了一家可以逗留長時間的齋館子,一眾一坐便談了幾個小時,出席的有宗姐、凌子卉、蒲公英、五味軒和住沙頭角這遠的 May Ho 伉儷。留港期間探訪了秋葉姨,一位中氣不足但非常健談的好朋友,終需一別時依依不捨。



約好了晴兒,雨中先生一生沒想過,也從沒有過這份奢望;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孩子,晴兒用她柔弱的小手輕輕挽着龍鍾老態雨中先生的手,小心的橫過寬闊的馬路,這份信任真暖真窩心。老雨也知到要是妍瓦,不是家中有要事不能從澳門趕赴香港,雨中先生的這位博上女兒也會同樣這麽愛護她的「爹」。



有點遺憾的是,心目中想見的幾位博友,一時間聯絡不上,抵港後試圖補救,不爭氣的電腦哥哥竟然淘氣起來,浪費了很多時間才能「收服」,可惜已是太遲了。老雨相信只要人還在、緣還在。下次吧!下次一定找你!



下次?可能是2015年吧!與雨中夫人有個共識:老雨不能再等了,趁還是「年輕」,償一個環台一轉單車旅程的心願,和在明年十二月上旬,參加雨中夫人的姨甥婚禮。這是個盡量努力的安排,成行與否,未能確實决定。




在遊蒲台那天,得詩友組羣力邀,說將當天一遊以武俠小說形式寫出,看來可行,因為人物豐富,有逸飛散人、碧蒲、蒲公英、葉子.... 還有兩位武林頂尖兒人物,谷主和「孤高城‧雨中家」的卉淩子掌門,當然少不了遠道而來,雨中淋雨大俠及雨中夫人,看來... 江湖風雲又起矣!